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
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某些科学家否定了每人只有颅脑的观点

B.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

C.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胃疾病的产生补充了新的见解

D.美国某些科学家对人类某些器官的发生过程提出新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美国科学家声称人有两个脑,也即否认了人只有颅脑的观点,所以A项正确;文章中以“惊恐”和“应激激素”的例子来说明了肠脑对肠胃疾病的影响,也即对肠胃疾病的产生补充了新的见解,所以C项正确;原文最后一段讲述了颅脑和肠脑的形成过程,也即对人类某些器官的发生过程提出了新观点,所以D项正确;B项中“肠神经系统的位置和功能”的表述有误,原文主要介绍的是“肠脑”的位置和功能,而非“肠神经系统”。故选B。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陨星

沈括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日禺:太阳落山。禺,禺谷,传说中日落的地方。②移著:移到。著:通“着”。③王无咎:北宋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1)少时而又震一声(      )

(2)于东南(      )

(3)至今藏(      )

(4)王无咎为之甚详(      )

2.下面“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B.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

C.色如铁,重亦如之

D.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如实地记录了常州地区发生的一次陨星坠落的真切生动的情景。

B.全文不足200字,但文辞简练,线索清晰。作者身处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能以科学的精神认识并记述陨星现象,实属难能可贵。

C.作者以极其生动传神的语言,把科学的道理解释得浅显易懂,让读者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光,睹其形。

D.本文详略得当,作者特别详细描述了陨星的最后去向。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