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善于归纳知识,利于培养素质。小林同学整理的下列内容有错误的是

A.除杂的方法B.化学物质中的“三”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CO2中混有CO——点燃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三种还原剂——C、H2、CO

三种可燃性气体——CO、H2、CH4

C.安全常识D.化学与生活
①厨房煤气管漏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多吃水果蔬菜利于补充维生素

③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

答案

答案:A

A、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二氧化碳多,根本无法点燃.故选项不正确;

B、三种还原剂是:碳、氢气和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①防爆②防火③防毒,都做的很好.故选项正确;

D、①缺铁容易引起贫血②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含量比较多③活性炭能够净水,都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A

选择题
问答题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位计价;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由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二: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条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用。

事件三: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未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力,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计税系数为3.14%。

事件四: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P、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分别为25%、35%和10%。

问题:

指出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说法正确和错误之处,分别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