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

A、1931年10月1日

B、1931年11月7日

C、1932年10月1日

D、1932年11月7日

答案

参考答案:B

多项选择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观点,正确的有( )。

A.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B.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C.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问答题

一般资料:张某,女,28岁,在职教师(工作半年),单身,身高1.66米,五官端正。家中有一小2岁的妹妹,父亲为一大专院校教师,母亲为幼儿园教师,父母关系长期不和。从小喜爱读书,成绩优秀,高中毕业考入某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考研两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外地某中学任教。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主诉:近两个多月以来心情极度痛苦,夜晚醒来哭泣,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求助者自述:张某半年前研究生毕业,到南方某城市任中学教师,所在学校位于郊区。研究生在读期间,觉得导师对她的压迫很大,安排过多的工作给自己,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十分疲惫,感情生活也没有着落。所以在找工作时,毅然离开北京,憧憬去南方美丽的海边开始新的生活。
刚到南方时,张某努力的适应环境,最初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然而,不久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同办公室的一位男老师王某经常约她一起吃饭,本以为王某对自己示好,经过观察发现,王某主要是想通过她来约同办公室的另一位女老师田某。而田某是她所带某一班级的班主任,由于王某时常约她,田某对她的态度很差。张某想起以前也遇过这样的情况,感到十分恼火,却又十分无奈,不知如何处理。
工作上的事情也开始不顺心。张某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不好,她发现中学教学模式不适合自己。看到学生认真听讲,却又听不明白,她十分着急,却又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每到周末的时候,学校的学生都回家了,本地的教师也走了,有时整个大楼只剩她一个人,她感到在这里生活十分不方便,而且万分孤独。
近两个多月以来,她经常夜里醒来哭泣,觉得害怕周围的人,记忆力下降,对工作和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想要换个工作,却又不知道去哪里,能干些什么。所以前来找咨询师求助。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咨询师看到求助者打扮入时,面容憔悴;在谈话中不敢正视咨询师,情绪起伏大,激动时开始哭泣。求助者的倾诉欲望似乎很强,但说得大多是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心理测验结果:
EPQ:E59;P50;N70;L45;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
SDS:标准分68分,为中度抑郁。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结果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