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提供的试剂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2KMnO4 + 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 8H2O中,HCl体现的性质为________和_________.当生成的Cl2的体积5.6L(标准状况下),求转移的电子的个数________(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

(2)装置H中盛放的试剂是      。装置P中盛放的试剂是      

(3)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    

(4)处理尾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b和c各1分,其余皆为2分,共14分)

(1)酸性和还原性,0.5NA, (2)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3)b  c (4)Cl2+2OH=Cl+ClO+H2O

题目分析:(1)在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体现氯化氢的还原性。但同时还有氯化锰生成,体现氯化氢的酸性。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5.6L÷22.4L/mol=0.25mol,所以在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5mol×2=0.5mol,则转移的电子的个数是0.5NA

(2)由于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则H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3)P中盛放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处理尾气,所以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c。

(4)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在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考查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不幸英勇牺牲。这三名怀着美好理想的大一新生,生命却永远终止在长江岸边上。

  在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网友们的热议:三个大学生换两个少年究竟值不值?我认为,这不是生意,它不能用金钱或别的东西来交换。它更多的是良心促使,美德发现。从微观层面上看,这是他们的人性、道德、良知等美好品质的体现;从宏观上看,这是中 * * 的精神情怀,体现了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事业的推进剂,民族的凝聚力,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比之下,那“挟尸要价”的渔民是何等的人格卑劣和素质低下,眼睁睁地看着江上的生命随河水飘摇,却无动于衷。那将是让人何等惶恐的局面,又是何等令人发凉的话题?!笔者看到网络上的照片,在三位大学生的追悼会上,许多市民前来献花,他们有的痛哭落泪,有的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儿子,走好!不相识的母亲为你们祝福!”场面凄惨,令人心寒。

  其实,三名大学生救人并不是罕见事件。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这是“汶川”大地震救援队员的举动。他们所反映的也是同样的美好品质。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三位英雄的行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崇尚金钱的社会显得神圣而纯洁,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1.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英勇牺牲的大学生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