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某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3年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全省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

结合材料,说明该省政府的上述做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12分)

答案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分)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3分)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国政府切实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省政府的上述做法指的是什么。“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全省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都是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其次要明确设问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可以从政府的性质和宗旨的角度、我国政府的职能的知识、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的知识。同时从根本上说由国家的性质决定。“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体现的政府职能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张没帖邮票的贺卡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一个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地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的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

       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

       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贺卡没贴邮票。”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 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贺卡紧紧地掖在贴胸的口袋里。

       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 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张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给卡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它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

       夜里10点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点,那张贺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

       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了这张贺卡。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他哇地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贴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1、本文以贺卡为线索依次写了:写贺卡→(              )→(              )等情节。

2、结合文本,揣摩下列句子中两个“哆嗦”的不同含义。

     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         A     )的手更哆嗦(        B      )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他” 凝视着母亲的贺卡时,为什么“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