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甲因强 * * (未遂)曾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1994年12月释放后经商。1997年11月2日,技术监督部门扣押厂甲非法倒卖的拼装汽车,要求其缴纳罚款后发还其按废旧钢铁处理。第二天晚上,甲认为车是自己的,就携带尖刀、钳子,潜入技术监督局,试图将自己的汽车取回。当甲正在用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乙发现。在值班人员乙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值班人员乙,致其轻伤。第三天,甲因事外出,在路上偶然碰到刚从医院就诊出来的乙。乙一下就认出甲,准备报警抓甲。甲为逃跑,朝乙的肺部猛刺一刀,乙受重伤而昏厥,甲怀疑乙已经死亡,将其推到路旁的河中。乙因河中水温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甲置之不理,周围也无人救援,因而溺死。请根据以上陈述回答第91~95题:

关于甲盗回汽车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有:

A.汽车虽被国家机关依法扣押,但仍为甲所有,不成立犯罪

B.汽车已被国家机关依法没收,属于公共财产

C.甲对犯罪对象存在错误的认识

D.这里的汽车符合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条件

答案

参考答案:B,D

解析:[考点] 公共财产
根据《刑法》第91条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管理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本案所涉及的汽车虽然是甲“所有”的。但是,其正处于国家机关的合法扣押中,属于国家机关管理中的私人财产,而且该汽车属于甲非法销售的伪劣产品,应由国家司法机关予以没收,所以应以公共财产论。甲盗窃已被国家机关依法扣押的汽车,实际上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应当构成盗窃罪。甲对自己的行为存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能认为是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判断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