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政策在人口再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各个国家都力求制定能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映客观规律要求的科学的人口政策。新中国的人口政策经过多次变化和人为干扰后,最终由节制生育向有计划生育的过渡,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入80年代以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除父母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等特殊情况外,强调一对夫妇只生育一胎;进入到21世纪后,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形势的变化,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材料二 中 * *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生育政策调整的方法步骤: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全面评估当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1)结合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9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政策的适时调整与完善,对人们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有什么方法论启示?(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生育政策调整的方法步骤提供政治学依据(10分)
(1)①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总体上坚持着有计划的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说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9分,每点3分)
(2)①我国的人口政策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6分,每点2分)
(3)①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是立法权的体现(3分);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 * * 组织形式最重要的特点,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方案并报国务院备案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分);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制定方案时要全面评估当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并依法组织实施。(4分)
题目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知识限定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运动的绝对性,其次是静止的相对性,最后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是运动的绝对性的体现;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总体上坚持着有计划的生育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说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考生在回答本问时,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人们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有什么方法论启示”,因此使用的知识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但是要落脚在方法论上。我国的人口政策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口政策的调整也符合人口发展规律,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最后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我们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3)本问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的知识。考生要进口材料,筛选信息,对应理论。“中 * *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意见》,规定: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全面评估当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体现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是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制定方案时要全面评估当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并依法组织实施”体现了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