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 分)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跨洲国家,素称千岛之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印尼总人口约2.25亿,2005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45.3%,其次是制造业(40.7%)和农业(14.0%),但农业就业人口占44.3%,产业结构单一,国内工业欠发达;
印尼经济处于转型阶段,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随处可见,也不乏高楼厦。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印尼政府肯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贡献,同时优先支持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材料二:棕榈油(是果肉压榨油,不是‘棕榈仁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目前广泛使用于方便面、麦当劳、肯德基制作;棕榈油也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制作。新兴的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公司为种植棕榈油,深绿色的‘泥炭’森林被大片大片锯伐、烧焦。棕榈油遇到雨林,天堂雨林折翼。2008年 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
材料三:印度尼西亚略图,苏门答腊岛地形图,
折翼雨林—印尼原始森林图。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 分)
(2)结合地理位置特征,分析印度尼西亚动植物种群丰富的原因。(6 分)
(3)结合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印尼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4+4 分)
(4)印尼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 2013年印尼批准《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八个一揽子协议,此举将深化印尼服务业对外开放。
你是否赞同印尼服务业深度开放?说明理由。(6 分)
(1)走向:西北—东南向。(2 分)
原因: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必,2 分)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分)③海沟(岛链)与山脉同为板块前缘 ,走向一致。
(2)原因: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必,2 分)②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澳洲之间。(必,2 分)③山地丘陵广布,又素称“千岛之国”;(2 分) ④地处火山地震带,浴火新生物种多。⑤雨林自然带,利于林带内部物种演变。⑥轮廓破碎,许多河流独流入海。(2 分)
(3)根源:
①产业被处国资本垄断,资源被廉价出口。(必,2 分)②人口文化素质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2 分)③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①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现象更加恶化。(必,2 分)释放大量的烟尘,形成跨境“雾霾”。(2 分)③蝴蝶效应,全球气象灾害增多。
(4)观点一:赞同。(2 分)
理由:①促进低端劳力就业,有利于推进国家城市化。(必,2 分)②促进经济资源出口贸易型向劳务贸易出口型转化,保护生态环境。(2 分)③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优势分工。
观点二:不赞同。(2 分)
理由:①不利于弱小的民族服务业企业成长。(必,2 分)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流通成本高(2 分)③人才资本匮乏,自身向价值链上端移动困难。
题目分析:
(1)山脉的走向可以从等高线直接看出,也可以从河流看出,河流从高流向低,河流源头的连线,是山脉走向线(如下图),图中有经纬线,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山脉走向:西北—东南向。
(2)动植物种群丰富说明动植物种类丰富,可以是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雨林自然带,利于林带内部物种演变,地处火山地震带,浴火新生物种多;山地丘陵广布,又素称“千岛之国”; 轮廓破碎,许多河流独流入海;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澳洲之间,物种相对独特。
(3)可持续发展有四个内涵:发展观念、公平观念、权利观念、环境观念。印尼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是印尼经济落后、文化和教育水平低,只注重发展没有关注公平观念和权利与环境观念,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热带种植园农业产品信赖国际市场,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被处国资本垄断,资源被廉价出口;人口文化素质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4)任何观点都有赞同与不赞同两种情况。赞同说有利方面,不赞同说明不利之处。
服务业可以促进低端劳力就业,有利于推进国家城市化;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资源出口贸易型向劳务贸易出口型转化,保护生态环境;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为东盟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印尼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优势分工。但印尼为发展中国家,民族服务业企业弱小,深化印尼服务业对外开放不利于民族服务业的成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流通成本高;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人才资本匮乏,处于产业链低端,自身向价值链上端移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