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已“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年人口基数大、增加快、“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多,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和老年人产品的需求旺盛,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养老基础设施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等严重不足。不同单位、行业、地区的养老差距较大,养老方式单一。养老这一系统工程,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形成严重的挑战。
材料二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谈谈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应该如何作为。(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13分)
(1)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与宗旨,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养老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3分)
②政府应该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通过制定合理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3分)
③政府应该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养老待遇差距。(3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体现了中 * * 有关“孝”的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关于“孝”的观念作为中 * * 传统美德在世代相传中长期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化生活的变迁,与时具进,才能对社会和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该继承和发扬“养儿防老”中关于“孝”的民族美德观念;同时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愚昧的封建思想。开辟多种养老途径,不断退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4分)
题目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养老问题上的作为。从本题设问不难看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政府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材料中“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养老基础设施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等严重不足。不同单位、行业、地区的养老差距较大,养老方式单一”,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地方。解答本题学生可从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等角度展开说明。
本题要求学生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继承这一知识点包括的范围,然后再带着选择好的知识点去分析设问的具体要求。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因此,学生解答本题可从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