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处在不断调整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学说。这一理论视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这种学说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因而在15到17世纪的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

——摘编自叶晓东《浅谈重商主义理论与西方贸易保护政策的渊源》

材料二 在西方,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如何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前者主张政府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应实行无为而治不加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后者则主张政府应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调节的政策。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两者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浅析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经济思想的利弊》

材料三 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它认为社会应保证每个人在择业、保护私有财产、使用收入、运用资源等方面享有充分自由,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然后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而实现公共利益。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重商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商主义是如何“在15到17世纪的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的。(9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结论。(8分)

(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过程呈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

答案

(1)内涵: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注重贸易顺差,国家应干预和保护经济等。

实践: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答出三点即可)

(2)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在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无力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说明凯恩斯主义的调节失灵。

(3)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之间反复调整,试图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15~17世纪的相关史实回答。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变动历程即可。第(3)问,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在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问答题

实验一、定性探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请回答:

(1)试解释可以在饱和氯水中加入石灰石制备HClO的原因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第一份及第二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份:______.

第二份:______.

(3)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②的滤液中含 有的溶质,除了溶解的极少量氯气外,还含有的其它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实验二、定量探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右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支撑仪器没有画出)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请回答:

(4)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水槽中的水应换为______.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

(5)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

BL
22.4L/mol
明显小于
Ag
100g/mol
.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