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注意的三种理论。

答案

参考答案: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注意这一心理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针对注意的作用机理与功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丰富了人们对注意的认识。

(1)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提出了衰减理论。 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知识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灯,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 ①CO(g)+2H2(g)  CH3OH(g)              △Hl= -91kJ·mol-l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H2= -24 kJ·mol-l                ③CO(g) +H2O(g)  CO2(g)+H2(g)       △H3= -41 kJ·mol-l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

    则反应 3CO(g) +3H2(g)       CH3OCH3(g) +CO2(g) △H=               .

化学平衡常数K=        (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CO(g) +3H2(g)      CH3OCH3(g) +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度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l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c(NH4+)____c(Cl)(填“>”、“<”、“=”);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

(4)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黑作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 = 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           (填“酸性”、“中性”、“碱性”),

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