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2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以上变化,说说给你带来的感受。(2分)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顺序颠倒不可)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是强国之路。
题目分析:(1)过渡时期是从1953年——1956年,这时期的计划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重大的建设成就。
(2)社会主义改造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下左的错误,即“大跃进”;在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78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到了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个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是在中 * * 党领导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结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