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材料二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14分)
参考答案: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解析:【解析】如何读材料才能拿高分,学会分层,分别概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材料一的第二段从第二句话开始共三句话可以分别概况三个特点,意思相近即可,一般学生至少能得一半分。第二问让学生用经济知识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就是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意义,意义类型答题思路是:对谁有意义,有什么意义,然后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得到答案;从材料中可知有三个主体:消费者、企业、国家,然后一一写来即可。近年来,全国卷1和全国卷2以及大纲卷都有让学生分析作用的试题,彰显了新课标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