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为了整治环境卫生,某地区需要一种消毒药水3250瓶,药业公司接到通知后马上采购两种专用包装箱,将药水包装后送往该地区,已知一个大包装箱价格为5元,可装药水10瓶;一个小包装箱价格为3元,可以装药水5瓶,该公司采购的大小包装箱共用了1700元,刚好能装完所需药水。

(1)求该药业公司采购的大小包装箱各是多少个?

(2)药业公司准备派A、B两种型号的车共10辆运送该批药水,已知A型车每辆最多可同时装运30大箱和10小箱药水;B型车每辆最多可同时装运20大箱和40小箱消毒药水,要求每辆车都必须同时装运大小包装箱的药水,求出一次性运完这批药水的所有车型安排方案;

(3)如果A型车比B型车省油,采用哪个方案最好?

答案

解:(1)设公司采购了x个大包装箱,y个小包装箱,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答:公司采购了250个大包装箱,150个小包装箱;

(2)设公司派A种型号的车z辆,则B种型号的车为(10-z)辆,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z为正整数,

∴z取5、6、7、8,

∴方案一:公司派A种型号的车5辆,B种型号的车5辆,

方案二:公司派A种型号的车6辆,B种型号的车4辆,

方案三:公司派A种型号的车7辆,B种型号的车3辆,

方案四:公司派A种型号的车8辆,B种型号的车2辆;

(3)∵A种车省油,

∴应多用A型车,因此最好安排A种车8辆,B种车2辆,即方案四。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 * * 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