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答案

参考答案:

1)离散状态:古代技术是经验型的,科学还处于经验认识为主的感性直观阶段,技术为科学认识提供材料,那时的科学还无法指导技术。

2)自然关系上的整合:近代科学产生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科学为向技术领域渗透不断地积蓄能量。但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不成熟,两者的结合还处于不自觉的起步阶段。

3)社会关系上的整合: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充分发展和全面展开,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逐渐深入和广泛,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现代科学和技术在目的和功能上相互依存。在现代条件下,科学的基本目的是为技术提供理论原理,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确定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原有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兴技术的产生,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技术在相当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技术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技术手段和方法,新科学的出现依赖于新技术提供创造性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4)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是当代的发展特征。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研究的进展,即技术的科学化。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理论作保障,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现代技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同样,现代科学也依赖于新技术、新设备,即科学的技术化。现在,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研究根本就无法进行。

5)科学技术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一个表现。在当代的某些学科中,科学与技术共存,它既表现为变革自然的力量,也表现为认识自然的力量,例如,当代的生物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基因重组实验既是变革自然的人的能动的行为,也是人认识生命本质的基本的和有效的途径。

综合题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

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所体现的特点及积极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3分)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