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材料1和材料2简评马克思对上述观点的批判及对矛盾的合理解决。
参考答案: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战后建立的国际体制的制约,日本在国际社会中不能发挥它的统治者希望日本发挥的“领导作用”。随着日本经济的成长,实力增强,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希望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公认的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大国”。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抓住机会大搞“大国外交”并提出了建立日本、西欧、美国共同领导的世界秩序的主张。但由于受到内外各方面因素的掣肘,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上进展不大。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日本认为这是它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地位的机会,因此打着支持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通过了一系列违反日本和平宪法的法案,目的是为日本自卫队向海外派兵合法化进一步打开道路,同时制造舆论,为日本在事实上修改宪法创造条件。
(2)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成了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又获得了长达10年的繁荣,实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美国的霸权主义恶性发展。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在给美国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同时,也给美国统治阶级一个利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机会,使之能够整合国内舆论,组织国际反对恐怖主义联盟,在世界各地扩展美国势力,从容安排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以很小的代价就取得了反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胜利,以及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特别是中国、俄罗斯、西欧大国、联合国等都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使得美国领导层虚幻地认为美国实力已经强大到足够压服一切反对者,能够征服世界,确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和单极世界霸权、坦这不过是美国的一厢情愿而已。美国的单极世界霸权不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持,不利于国际社会中大多数国家维护主权和安全,不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各种力量为维护自身安全和主权反对任何单独的一国统治。中国、俄罗斯、西欧大国从道义原则支持美国反对恐怖主义,是因为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中国、俄罗斯、世界其他大国坚决反对美国借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名义搞霸权主义,扩张自己的势力。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和制约下,美国企图利用反对恐怖主义的机会建立美国单极领导的世界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入主白宫以来,在国际关系中大搞“单边主义”。“单边主义”从基本的意义上讲是指美国不同盟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磋商,就我行我素地采取影响到他国利益和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行动。它同“多边主义”相对。“单边主义”的引申含义是美国一厢情愿地企图独家领导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选做题Ⅱ:
(1)爱尔维修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及回答是他的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材料1的有关内容,爱尔维修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环境的产物,这里的环境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其中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是这些内容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可以说成法律、政治决定一切。要改变人的状况,首先要有好的环境、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而法律政治制度又是由人所制定的,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制度,只有天才人物的理性才能制定出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爱尔维修的上述观点陷入了循环论的圈子里:人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又由人的理性(天才人物)所支配。究竟是人决定环境还是环境决定人呢在他那里,这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原因在于他在社会历史观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始终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转圈子,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使他跳不出这个圈子。
(3)马克思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其结果是导致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针对爱尔维修等人只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不懂得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的错误的、片面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解决这个内在矛盾的根本途径。他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改造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由此可见,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的共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