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962年1月,毛 * *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2 分)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2 分)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时间。(2 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填空。

(1)这些言论选自________,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 _________。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m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群落不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排列的。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绕过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
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傍水,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能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km2,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时代,即距今约两千年。

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远,因为水中古城的年代以及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等有待进一步确认

B.公元110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

C.于希贤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及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D.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因为它已分为“一般居民区”、“贫民区”和“富人区”的三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