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三顾茅庐》的片段。谈谈本案例中的“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6分)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片段: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生:大侠!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生:大款!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生:大厨!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生:大腕!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呢?生:大师!师:现在你们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参考答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一词,接连提问5个与之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了。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立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了,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