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你所教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
(一)在情景中朗读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
1.演读配合 所谓“演读配合”,其一就是要边读边演,通过表演简单的舞蹈、舞台动作,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会,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一般适用于简短的诗歌,即《金色花》、《纸船》等课文;其二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例如《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课文。
2.动作表情并茂法 “动作表情并茂法”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运用已掌握的文章写作背景,身临其境地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调,配上合适的动作、丰富的表情一同进行的一种朗读方法。在课堂中经常运用动作表情并茂式的朗读方法去创造朗读的情景和氛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语文修养。
3.“摇头晃脑”法 这是模仿古人在诵读诗文时摇头晃脑的一种读书方法。适合于古文学习。模仿古人,学生会觉得好玩有趣,而乐于模仿。
4.音乐情景朗读法 我国传统诗文常与音乐交融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诗、词、歌、赋。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愤世疾俗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
5.想象情景朗读法 “想象情景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适合情景对话式、童话式和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如《秋天》等课文。
(二)在情景中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就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黄河颂》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景使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的学习任务。
(三)在情景中写作
1.创设“图画”情境拓展作文思路 “图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片段情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前,可以根据作文主题事先创设好一幅能突出主题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就会重新唤醒对过去感知过的、现实生活存在的人和事予以梳理并发挥,然后作文。这种以“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对学生作文指导尤为重要。
2.创设音响情景拓展作文思路 意欲安排学生完成一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歌唱祖国》,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运动员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场面;有的学生联想到学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甚至联想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景等,而这恰恰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作文的最好题材。
3.感受生活情景拓展作文思路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观察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
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炎热的夏季,烈日下到田野里去体验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进而思考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开阔明朗了。 总之,情景创设,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