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4年4月1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有借方余额1250元,2004年4月,该企业发生的有关业务如下(全部款项均通过银行收支): (1)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元,款项已付,所购材料已验收入库。 (2)销售商品一批,价款95000元,增值税1615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3)本月大修理工程领用库存商品成本800元,按计税价格1000元计算的增值税为170元。 (4)以库存商品向股东支付股利。该批库存商品成本8000元,按计税价格10000元计算的增值税为1700元。 (5)月末原材料盘亏500元,转出增值税85元,经查明属于正常损失。 (6)交纳本月份增值税12000元。 (7)月末结转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 要求: (1)计算本月应交的增值税额。 (2)计算月末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 (3)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须列出明细科目)。

答案

参考答案:

(1)本月应交的增值税额=-1 250-3 400+16 150+85+170+1 700=13 455(元)

(2)月末应交未交增值税额=13 455-12 000=1 455(元)

(3)①借:原材料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银行存款 23 400 ②借:银行存款 111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150 主营业务收入 95 000 ③借:在建工程 970 贷:库存商品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④借:应付股利 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借:营业成本 8 000 贷:库存商品 8 000 ⑤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85 贷:原材料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 借:管理费用 585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85 ⑥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2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⑦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应交未交增值税) 1 455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 455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轻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客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取村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说“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都一丝不苟。

2.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物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