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观点:西周分封制。义务:保卫封地;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述职。
(2)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3)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措施: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4)行省制度。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5)中央集权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