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网络层的互联设备是(),它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在网络层将数据包进行存储转发。

A.程控交换机

B.帧中继交换机

C.ATM交换机

D.路南器

答案

参考答案:D

改错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2分)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 如觅制器之器。”

(2)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 工业各一例。(2分)

(3)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 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2分)

材料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7000万的参观者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4)结合材料三分析举 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2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家宴(节选)  

翔鹰

  时间:现代   

  地点:一个退休工人的家   

  人物:老头子、老太太   

  幕启。   

  桌上放着丰盛的菜肴。老头子坐在桌旁拉着京胡,心情不好,因此琴声干巴巴的没有韵味,有些焦躁。   

  老太太端着一个汤碗上来。   

  老太太  今儿个是怎么了?都过了十二点了,一个也不回来。(看看窗外)我说老头子,老头子!你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拉、拉、拉,孩子们到现在还不来,你就不兴去叫叫?(把汤碗放好)   

  老头子  我说你呀,贱!放着好吃好喝的什么时候不能吃?非等到礼拜天孝敬那两个狼崽子?哼!(又拉京胡)   

  老太太  别拉了!怎么的啦?狼崽子也是我生我养的,我愿意。孩子们一个礼拜就回来一次,乐乐呵呵地有啥不好?上个礼拜也不知道你吃错了什么药,骂完了老大骂老二,你看把你能的。我买的莱我做的饭,要骂也轮不到你。你看看,骂得孩子们都不敢回来了。   

  老头子  是我要骂的?要不是你总在我耳边叨叨叨、叨叨叨,怨儿媳妇不帮你烧饭做菜,怨两个狼崽子不帮你收拾收拾,累得你头疼腰疼屁股疼,我能骂他们?说我。   

  老太太  啊,我说了,我也没叫你骂他们。你要是心疼我就不能帮我做些事?一天到晚拉你那个破胡琴。   

  老头子  哎,你说对了,我现在就是“拉胡琴的儿子——吱(自)咕(顾)吱(自)”。他们不来更好,咱们吃。来,吃。   

  老太大  可也是,好不容易把他们拉扯大了,连礼拜天都不回来了,让我白做了这么多菜。   

  老头子  我说你这个人,就是贱。平时咱们就不能吃好点?非要攒到礼拜天让他们来胡吃海造?跟鬼子进村一样。   

  老太太  你这个人怎么专会说别人?你就不兴检查检查自己?你干吗平时尽抽烟袋锅,到礼拜天就买一包“红塔山”孝敬那两个狼崽子?哼,说我。   

  老头子  啊,买“红塔山”怎么了,我就有一到礼拜天就抽“红塔山”的毛病,你管得着吗?   

  老太大  (拿起放在桌上的“红塔山”)那你抽啊,怎么都过去大半天了,你还没拆包啊?我说你啊,才真是贱!   

  老头子  你!我说你怎么老爱瞎叨叨,少说两句行不行?他们不来我们是不能吃还是怎么的?来,吃!你来啊,老往外瞅个啥?   

  老太太  哎,我说,咱们还是再等一会儿,行不?孩子们念书那时候,咱们家多会儿也是等人齐了才开饭,这还是你定下的规矩。   

  老头子  说那些干啥?现在他们不是翅膀都硬了嘛!   

1.选文括号里的内容,在剧本里叫___________,这些内容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有一定的作用。   

2.老头子说老太太“放着好吃好喝的什么时候不能吃?非等到礼拜天孝敬那两个狼崽子”?是不是老头子不想把好吃好喝的留给儿子们吃呢?说出你的理由。老头子为什么要说这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头子拉胡琴,除了爱好外,请你推测一下其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慈母之恩,永难报答。最能体现这句话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在外,母亲在家时时牵挂,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这两个儿子点一首歌,劝他们常去看看父母,你认为哪首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