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令乙国另一艘军舰B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B舰不能继续A舰的紧追
B.A舰应从毗连区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迫
C.为了紧追成功,B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追
D.只要B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海洋法公约、紧迫权
紧追权是沿海国拥有对于违反其法规并从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向公海行驶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的权利。行使紧追权应当注意:(1)紧迫的主体:紧追行为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和得到正式授权且有清楚可识别标志的政府船舶或飞机从事。(2)紧追的信号:紧追应在被紧追船舶的视听范围内发出视觉或听觉的停止信号后,才可开始。(3)紧追的范围:紧迫可以开始于一国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紧追权不能从公海开始。紧迫可以追入公海中继续进行,直至追上并依法采取措施,但必须是连续不断的。紧追权在被紧追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时立即终止。
本题中A舰、B舰都是军舰,符合紧追权主体特征。A舰发出信号后开始紧追,符合紧迫的信号特征。而C选项中B舰不发信号紧追是错误的。从紧追的范围来看,A舰可以从领海、毗连区进行紧追,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B舰从公海开始紧追错误。紧追必须是连续不断的,除非B舰从领海、毗连区等地开始紧迫,否则不能继续A舰紧追,更不能在公海埋伏堵截。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东部及西亚局部地区图。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从海南省三亚港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3°3′S,东经37°2′E附近。山顶终年积雪形成“雪冠”,成为一道“奇景”。但乞力马扎罗山的美丽曾因冰雪消融而衰减,2006年2月山顶“雪冠”重现,乞力马扎罗山的风采再度吸引全球的目光。

(1)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途中见到许多向东航行的满载油轮,这些油轮最有可能到达的国家是 [ ]

    A.美国

    B.俄罗斯

    C.日本

    D.英国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运河A:                             ,沙漠B:                              ,海湾C:                      。

(3)为何称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为“奇景”?形成原因是什么?

                                                                                                                                                               

(4)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雪曾经消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