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本章内容分析如下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参考答案:这个案例运用了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是,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