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中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其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10分)

(2)与b河相比,a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是什么?(8分)

(3)世界旅游日,主题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许多国际旅行社把“末日游”看作是巨大的商机。水城威尼斯成为“末日游”景区中的一员,其直接原因可能是 ( )(2分)A.海水回灌     B.珊瑚虫大量死亡     C.沿岸降水增多     D.冰川消融

(4)B山脉以北的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分析该地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指出该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8分)

答案

(1)东西(2分)A:有利于冬季盛行西风深入内陆,使该地受海洋影响大(4分)

B:对冬季偏北风南下有阻挡作用,加大了南北温差(4分)

(2)a河汛期在冬季无结冰期(4分)

流域几乎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湿润   (4分)

(3)A(2分)

(4)开矿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1分)地下采空,地面塌陷;(1分)

堆放矿石,占用土地;(1分)环境污染(1分)

完善交通设施(1分)坑口电站(1分)

化工等加工工业部门(1分)循环经济(1分)

题目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为阿尔卑斯山,B为秦岭,AB山脉为东西走向,A所在区域冬季受西风影响,东西走向山脉有利于西风进入;B所在区域,冬季吹偏北风,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

(2)b位于秦岭以北1月均温小于0度,河流有结冰期,A为阿尔卑斯山以南,1月均温大于0度,温和湿润,河流无结冰期。

(3)因其位于地中海,气候变暖是海平面上升,易出现海水回灌如河流,使河水水质变差,故选A项。

(4)B以北为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但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山西能源开发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本题。开发矿产,破坏地表植被,乙出现水土流失;只开采不回填,会出现地表下陷;固体废物随意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出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建坑口电站,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 

1.给语段中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⑨自然段填上恰当的标点。

2.填空。  

    (1)由文中画线的“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A.为灰雀担心和惋惜。    B.担心别人知道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C.喜出望外。    D.决心改正错误,放灰雀回来。   

(1)第③自然段男孩(   )。    (2)第⑥自然段列宁(   )。   

(3)第⑦自然段男孩(   )。    (4)第⑧自然段列宁(   )。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