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
——唐·崔憬《周易探元》
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自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若夫言主中学而以西学辅所不足者,骤而聆之,亦若大中至正之说矣。措之于事,又不然也。往者中国有武备而无火器,尝取火器以辅所不足者矣;有城市而无警察,亦将取警察以辅所不足者矣。顾使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是辅所不足者,果得之而遂足乎?有火器遂能战乎?有警察者遂能理乎?此其效验,当人人所能逆推,而无假深论者矣。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体”、“用”的含义及地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观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观点的时代价值。(6分)
(1)体:含义:实体(或本体);(1分)地位:第一位的,基本的。(1分)用:含义:作用(或功能);(1分)地位:第二位的,从属的。(1分)
(2)积极: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开中国近代化第一步。(2分)消极:不改变封建政体,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2分)
(3)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推动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从器物层次深入到制度层次;推动中华文化的蜕变、新生。(一点2分,共6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文字“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可直接总结出体”、“用”的含义及地位,即体:含义:实体(或本体);地位:第一位的,基本的。用:含义:作用(或功能);地位:第二位的,从属的。(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文字阐述了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点,依据所学可知这种观点具有双重性,即积极: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开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消极:不改变封建政体,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三文字中不难看出严复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批判,依据所学可知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推动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从器物层次深入到制度层次;推动中华文化的蜕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