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6分)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 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材料三 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与企业集群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下图。

(1)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及原因。(12分)

(2)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评价。(8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图14及相关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1)特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

原因:浙北平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农业生产空间不大(2分)。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非农产业发展更快(2分)。90年代后期该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则是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较好,机电、高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增速比较快(2分),但升级过程较慢,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也保持了高增长率,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产品(2分)。

(3)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相关产品的集聚还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题目分析:

(1)读材料一的图可知,三类产业在不同年份所占的比重的变化特点。第一产业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原因:浙北平原是指的浙江北部平原,这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农业生产空间不大,不利于第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里临河、临海,水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有经商传统,离上海这个大城市近,所以改革开放后非农产业发展更快,工业产值提升快。90年代后期该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并不表示第二产业的产值下降了,而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值大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2)对产品的出口情况进行评价,就是要依据材料,将出口产品的增长幅度变化,产品结构变化,主导产业的情况进行一下分析评价。读材料二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与2005年相比,2005年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但内部结构并不平衡。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较好,但升级过程较慢。从5年的出口增长幅度看,机电、高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增速比较快,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也保持了高增长率,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产品。

(3)这道题是在考查产业集聚的优势。这些乡镇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规模,可以发挥集群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基础建设投资,也便于统一管理,降低管理费用。另外,相关产品的集聚还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也便于集中资金技术,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