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选贤能(        )   ②盗窃乱贼而不(        )

③男有(        ) ④货其弃于地也(        )

小题2:揣摩句子特征,翻译句子。(4分)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小题3:“大道之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

小题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2分)

答案

小题1:①通“举”,选拔 ②兴起③职业,操守 ④憎恶

小题2: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使老年人晚年得到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得到抚育 

小题3:有三条基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4: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小题1:

题目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与”通“举”。

小题2:

题目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恶”“藏”“终”“用”“长”,句中的“老”“壮”“幼”是形容词作名词,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题目分析:注意短文的部分结合,第一句即概括文段的内容,摘引作答即可,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三点内容。

小题4:

题目分析:了解两文内容,找到相关文句,从社会环境和民生方面来概括两文的相似点。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