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答案

参考答案:学生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尤为重要。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各科教师要结合社会新形势及学科特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而班主任则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学校应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早、也是最长的环境,家长的素质、人格、言谈、举止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 子女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学生一向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应做好表率,给学生以良 好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4)建立优良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 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 压抑感,其性格就不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 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谁对听谁的。其次,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认真负责地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 人”。第三,教师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都要坚持耐心说服诱导的原则,平心静气地指出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第四,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它决定了教育也只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进行。对于一些个性表现比较明显的学生,教师必须把他们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晖,字景袭。少沉敏,颇涉文史。宣武即位,为给事黄门侍郎。

  初,孝文迁洛,旧贵皆难移,时欲和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外人遂有还北之闻,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晖乃请间言事,具奏所闻,曰:“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勿信邪臣不然之说。”帝纳之。

  再迁侍中,领右卫 * * ,虽无补益,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其余侍中、黄门莫有知者。时侍中卢农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彪 * * ,饥鹰侍中”。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出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连车载物,发信都至汤阴间,首尾相属,道路不断。其聚敛无极,百姓患之。

  明帝初,征拜尚书左仆射,诏摄吏部选事。晖上书论政要:其一曰:御史之职,务使得贤。必得其人,不拘阶秩,久于其事,责其成功。其二曰:安人宁边,观时而动。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锐于 * * 利之所致也。愚谓数年以来,唯宜静边,以息召役,安人劝农,惠此中夏(中原)。请严敕边将,自今有戍贼求内附者,不听辄遣援接,皆须表闻。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其三曰:国之资储,唯籍河北。饥馑积年,户口逃散,生长 * * 诈,因生隐藏,出缩老小,妄注死失,收人租调,割入于己。人困于下,官损于上。自非更主权制,善加检括,损耗之来,方在未已。请求其议,明宣条格。帝纳之。

  晖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几十四代。晖疾笃,表上之。卒,谥曰文宪。

——节选自《北史》卷一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终:终结

B.首尾相属,道路不断属:隶属

C.久于其事,责其成功责:责备

D.国之资储,唯籍河北籍:依靠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许冬则居南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安人宁边,观时而动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D.请以违诏书论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元晖极力劝阻宣武帝,叫他不要将都城迁回北边,不要相信 * * 臣的胡说。

B.任吏部尚书时,元晖卖官鬻爵,官大价高,而且他无休无止地聚敛财物,使百姓不得安宁。

C.元晖上书朝廷,主张不拘限于官阶品秩让贤臣担任御史的职务,并可让他们长期任职,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针对地方上利用各种 * * 诈方法收敛百姓的租税归入私囊的现象,元晖主张设立规定,严加检查控制。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