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山民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

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诗歌的第一节中“山,还是山”,说明山民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山”在这里象征什么?处在那样环境中的山民有怎样的特点?

                                                                                                                                                      

2.如何理解第一节中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和第三节中的“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3.第三节中“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应如何理解?

                                                                                                                                                        

4.第四节中“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一句中的“像他一样想过”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比较《山民》与《在山的那边》,说说“山”和“海”的象征有何不同?在此基础上,请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有何不同。

                                                                                                                                                            

                                                                                                                                                             

答案

1.处在重山包围之中,处在长期的封闭、沉闷的环境中;“山”象征着封闭、沉闷;山民具有闭塞、落后、愚昧的特点。

2.认识到了处在封闭的环境之中,感到了苦闷,身心受到了伤害;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之中,想冲破沉闷的环境,走出大山,这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任务很艰巨。

3.要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需要几代人不断的努力。 (意思对即可)

4.走出群山,摆脱桎梏。

5.《山民》:山,沉闷、闭塞、落后的环境;海,自由、幸福的生活。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环境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沉闷环境的强烈愿望。《在山的那边》:山,困难,重重困难;海,理想的境界。通过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断地克服困难。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