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                     、                      、                     、                        、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4.诗的第一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天 河 何 处?

远 远 的 海 雾 模 糊。

怕 会 有 鲛 人 在 岸,

对 月 流 珠?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案

1.写景  想像。

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

5.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6.“略”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C(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作者:[美]杰瑞·沃曼)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这样的东西。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第①段交代了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应归位于___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