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 * * 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围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描绘的是什么?有没有不是“我”所“望”到的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啊!黄河!”到“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黄河作为中 * * 的代表,热情赞美中 * * 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B.把黄河作为中 * * 的象征,歌颂中 * *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和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C.歌颂黄河在中 * * 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 * * 的文化,黄河两岸的游击健儿抵抗日寇的侵略,为全国人民所赞颂。
D.充分肯定了黄河在中 * * 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望黄河辉煌灿烂的远景,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情感。
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黄河滚滚东去的雄伟气势。这里既有“我”眼前的景,也有“我”想象中的景。如“从昆仑山下……劈成南北两面”就是想象中的景。(意思对即可)
2.B
3.指黄河在南北两岸有无数条的支流。(意思对即可)
4.反复。加强抒情气势,又体现了内容的层次。(意思对即可)
5.不能。“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的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 * * 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意思对即可)
6.借歌颂黄河不歌颂中 * * 的灿烂文化,歌颂中 * * 的伟大精神,歌颂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伟大坚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