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蝉的一生

王宜振

蝉的一生

              在地下要生活几年

在阳光下

                  也只生活那么几十天

            蝉知道黑暗的黑

               蝉知道光明的珍贵

        蝉一见到光明

                      就如痴如醉地歌唱阳光

 蝉的长腔

                         把白昼一寸一寸地扯长了

 蝉的亮嗓

                         把温度一节一节地唱疯了

  大朵的太阳

  小朵的太阳

                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

     被它三唱两唱

         就唱得神气起来

         就唱得金贵起来

                        有多少人被阳光深深感动

                           有多少人要用阳光照亮自己

 的一生

                            有多少人要在自己的生命里

           掺进些许的阳光

           生命的成分变了

           生命的价值高了

                     生命里有了黄金的含量

那个夏天

                     几乎所有的人突然省悟

              珍惜在阳光里活着

       就是珍惜幸福

1.诗歌中的“蝉”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第二节的几句可以看出“蝉”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四节的几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呢?试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诗歌第三节在语言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人手法是咏物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诗歌也不例外,如该诗就赋予了“蝉”“知道”、“歌唱”等人的心理和言行。现在也请你运用拟人手法,以备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为题,写一首不少于4行的咏物小诗。备选题目:微风 春雨 荷叶 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蝉”是那些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人的象征。(意思对即可)

2.可以看出“蝉”具有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3.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蝉”热爱生活,珍惜幸福,所以“蝉”眼中的万事万物都变得美好起来了。(意思对即可)

4.提示:可从多种修辞综合运用使诗歌语言有了极强的艺术性等角度品味其妙处。

5.示例:浪花 我来自大海的心田/我将大海的夙愿/绽放成朵朵水的花瓣/在与礁石拼搏的瞬间。(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神七”技术设计揭秘

       ①在神舟飞船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神舟七号”根据航天员开展太空行走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设计上进行了多项改动,各种试验达80多项。

       ②飞船轨道舱具备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长9.19米,总重近8吨,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与以往不同的是,“神五”和“神六”的轨道舱仅作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舱,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进行。按照计划,“神七”飞行时,航天员将从这个舱进入太空。因此,它增加了作为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潘腾解释说,其原理类似于潜水艇的闸门装置,通过泄压和复压过程实现空间环境和飞船载人环境的过渡。

       ③泄复压设备组件安装在轨道舱前端,由5支高压气瓶和管路、阀门等组成。泄压不能过快,必须循序渐进,与此同时航天员也有一个吸氧排氮的过程。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纯氧,用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置换血液里的氮,这样再减压就安全了。与出舱过程相反,航天员从太空回到飞船内,则需要经历一个“复压”步骤--将舱内的气压从“零”恢复到一个大气压状态。“神七”飞天前,在地面做了近百项试验,保障气闸舱性能状态比较稳定,从而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顺利完成出舱任务。

        ④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轨道舱的装潢上颇下工夫。每个航天员的坐椅都是量体特制,舱内色彩搭配柔和,让航天员有“家”的感觉。

        ⑤飞船有效栽荷增加。“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说,从“神五”搭载一位航天员,到“神六”两名航天员,再到“神七”满载三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增多,还意味着飞船提供的各项有效载荷的相应增加。比如携带更多的食品、水等消耗品,提高供气、供氧的流量,等等。

       ⑥更重要的是,围绕出舱活动,飞船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元器件,包括泄复压设备、两套舱外航天服、数据话音传输设备以及其他舱载设备等。

       ⑦为了避免生活物品及大量仪器过多占用航天员活动空间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科学布置轨道舱的格局,将必要的设备尽量集中摆放,或装载在类似货架的格框上,提高空间使用率,将航天员活动空间保持在7立方米以上。

       ⑧飞船首次安装中继卫星终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与前两次载人飞行相比,飞船推进舱外部多了一个银色的小装置,这就是中继卫星的终端天线。据“神舟七号”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介绍,我国今年4月成功发射了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该卫星已在“神舟七号”飞行中首次应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在设计上进行了哪些改动?

     答: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