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有何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广州十三行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鸦片战争前期,清朝无常设机构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理对外事宜。1861年, * * 各国事务衙门设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 * *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根据材料五,概括说明你对清朝后期外交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展趋势:“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唐朝时最远抵达波斯湾,明朝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鼓励通商、允许长期居住、可以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3)外交政策变化:由开放政策转向闭关锁国政策。双重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起了抵制作用;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为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4)认识: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外交观念,开始了近代外交。清朝后期的外交活动是在列强侵略的形势下进行的,是被动的屈辱外交。

单项选择题

甲公司为2005年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4%,税法规定坏账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初涉及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
(1)2006年10月20日购买的B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本9元,2006年末市价10元,按新准则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追溯调整。
(2)甲公司于2005年12月31日将一刚完工的建筑物对外出租,租期为5年,出租时,该建筑物的成本为2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甲公司对该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均与税法一致)。按新准则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追溯调整,2006年末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按新准则规定,首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之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3)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06年未存在的其他事项如下:
(1)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60万元。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 2006年末“预计负债一产品质量保证”贷方余额为400万元。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3)甲公司2006年1月1日初4 100万元购入面值4 000万元的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每年1月10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票面利率6%,假定实际利率为5%,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6年7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6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5)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 300万元。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007年发生的事项如下:
(1)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买价为 1 995万元,发生的相关税费5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3 100万元。
(2)2007年5月,将2006年10月20日购买的B公司股票出售50万股,取得款项560万元,2007年末每股市价13元。
(3)甲公司2007年12月10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在2008年2月20日以每件0.2万元的价格向丙公司提供A产品1 000件,若不能按期交货,将对甲公司处以总价款20%的违约金。签订合同时产品尚未开始生产,甲公司准备生产产品时,原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预计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将超过合同单价,预计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0.21万元。
(4)2007年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 850万元。
(5)向关联企业提供现金捐赠200万元。
(6)应付违反环保法规定罚款100万元。
(7)2007年发生坏账6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240万元。
(8)2007年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350万元,确认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0万元。
(9)2007年年末结存存货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100万元。
(10)2007年甲公司利润总额为5 0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不考虑本题所列事项以外的其他项目。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持有国债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为( )万元。

A.240

B.202.75

C.203.25

D.205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