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图22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图。甲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乙为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
 (2)指出乙图中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并简述解决措施。(3分)

(3)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选择填空)(2分)

①地广人稀②水热资源丰富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④劳动力充足⑤耕地面积广大

A. 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③⑤

(4)说出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分)

答案

(1)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2分)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降水较少,适宜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分)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1分)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1分)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1分)

(3)D (2分)(4)水土流失(湿地遭破坏)(1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发展。(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乙地为东北平原,由于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措施主要从发展保温技术和培养良种等方面分析。(3)甲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乙为东北平原,故乙地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土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多,适宜机械化生产,且土壤肥沃;而水热条件和劳动力资源则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4)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开发北大荒和围湖造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植被破坏而导致水土流水加重等。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