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词赏析。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B_____________________。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C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看今朝。

1.填写出文中所缺少词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句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下阕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写景中,所选的景物有哪些?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的句子“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有人评价说这与毛 * * 追求真理的人生观不符。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词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欲与天公试比高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数风流人物

2.B

3.上阕写祖国壮丽的山河之景,抒发壮志豪情,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写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4.承上启下的作用。

5.黄河、长城等。因为这些景物是北国的代表、是祖国的代表,并且景物有雄伟的气魄,与全词开阔的意境相符。

6.不正确。这样写是为了直抒胸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7.不同。评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的是“稍”“略”,而对成吉思汗,则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了作者对只懂得武治而不懂得文治的人的批评。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问答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