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生产队和社员的部分财产无偿收归集体所有,社员的自留地收归集体经营,关闭集体贸易市场,消灭私有制残余。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实行的政策各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结果各是什么?造成的此结果的原因,你认为各有哪些?
(3)由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大包干实行后,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关系是什么?
(5)大包干与农业合作化前的个体经济有什么异同?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史实。
(1)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不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实际水
平,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我
国实情,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只有实事求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5)同:在保证国家的前提下,个体生产,自负盈亏;
异:大包干土地公有;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私有等任意两点即可。
(6)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