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5分)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5分)

答案

(1)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1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2分)。影响因素:地形(1分)。

(2)地下水丰富(2分)。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1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1分);沼泽面积减少(1分);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1分)。

(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共5分)

题目分析:

第(1)题,由题意可知,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受当地气温的影响。由图可知走向,而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和地形。

第(2)题,由图可知,当地多沼泽,地下水丰富,可作为灌溉水源。

第(3)题,从种植水稻对水的需求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考虑。

第(4)题,注意社会经济原因考虑劳动力的多少,地价高低 ,政策,市场等方面考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或许会整体偏低。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1)第一问季节冻土等日线走向没把东段和西段分开,即答案写的过于笼统,只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而没有细分东西两段。(2)第二问影响因素是承接第一问而给分的,若第一问没得分或没分开回答,第二问就不给分;若没有对照走向来分析影响因素,或答影响因素是罗列要素,这样得分也不会高。因此教师讲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关于等值线的走向问题,强调不能用河流流向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如果有分段要分开说明。

⑵强化用地理术语来进行方位的判别。

⑶强调对题意的理解,如指出和说明的区别。

⑷综合题作答,还应强调“对症下药”,即针对问题设问而作答。应避免让学生套答、八股作答。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