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但大面积种植棉花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材料二 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

(1)描述M城的气候特点。(6分)

(2)分析图示棉花种植区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3)材料一中的“变化”是指什么? “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什么?(6分)

(4)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6分) 

答案

(1)夏季高温,冬季温和(2分)全年降水丰富(2分)季节分配均匀(2分)

(2)山区面积大(2分),秋季降水多,影响后期生长和收摘(2分)

(3)“变化”是种植业比重下降(2分),畜牧业比重上升(2分)。水土流失(2分)

(4)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2分),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的降水和海水(2分),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分),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2分)

题目分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位于美国东部,亚热带地区,结合乙图可知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降水多且各月分配比较均匀。

(2)棉花属于种植业,要求地形平坦,这里山地较多,后期生长和收摘要求晴朗干燥的天气,多雨天气影响棉花的质量。所以说降水多不利。

(3)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改变了种植结构,草地多了,种植业比重下降 ,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推测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4)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又位于大西洋沿岸,受飓风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形平缓,水流不畅,形成沼泽。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