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认真阅读品味,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 *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请在词中画出能揭示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指出作者观察景物时的视角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词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试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秋,多愁秋、悲秋,什么“枯藤老树昏鸦”、“自古逢秋悲寂寥”等等,你认为毛 * * 笔下的秋是否也一样的悲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远眺──近观──俯瞰

3、如:

“染”,用了拟人手法。

“击”,它显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的情景。

4、不是。他笔下的“秋”是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

5、参考: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大志的少年形象。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