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图(下图)。

(1) 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时间气温(℃)降水(mm)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多年平均14.514.426.115.31.885016546516457
2000~2009年0.61.00.00.50.954-1981-168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值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苏州宿迁苏州宿迁
2005年5:65:3042:34:242.40.9
2010年2:57:4118:52:303.31.6
如表:宿迁经济发展指标表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二产业

就业人数

(万人)

域区面积

(万km2

工业“三废”
废水(万吨)废气(亿m3固体废弃物

(万吨)

2005年375.95. 8512404094.641.2
2010年1304.823.28685100116.572.3
 

(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12分)

答案

(1)(8分)①降水丰富,集中夏季(2分);②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分);③流经 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2分);④缺少夭然入海河道(2分)。 

(2)(12分)气候变化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一一对应。每点4分(气候变化2 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任答3点给12分。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
有利①水热条件增加有利于增加农作物产量
②冬、春气温增高有利于减少低溫冻害 天气对农作物不利
不利③春季降水减少,气温增高加重春旱
④夏季降水增加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3)(12分)原因:①宿迁位于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产品丰 富(2分);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2分);③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分)。因此吸引了苏 州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企业的迁入。 

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笫二产业的转变;②促进了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⑤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环境污染。(共5点,任答3点 给6分)

题目分析:

(1)河流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来源、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这又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密切相关。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夏季,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缺少夭然入海河道,下游排水不畅。

(2)首先要确定好列表的项目,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从材料二归纳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因素主要包括降水、气温,分别找出对农业的有利不利影响。

(3)从材料一中可以分析宿迁的地理环境特征:宿迁位于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产品丰富。材料三提供了宿迁吸引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具体来说,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笫二产业的转变、促进了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环境污染。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