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文答题。
   乡色酒
 (台湾)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诗人将______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是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中写了两次望月,这两次望月的地点、心情是否相同?从何处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是圆月,为什么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了诗人性格的前后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月 浓浓的无边的乡愁

2.月亮 拟人

3.第一次望月,地点是故乡(从“柳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因为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从“你圆/人也网”可以看出);第二次望乡地点是台湾(从“椰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忆旧伤怀,思乡情浓(从“你满/乡愁也满”可以看出)

4.因为上节中的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所以用“圆”;而下节中的圆月像是一杯乡色酒,是乡愁的象征,酒是满的,愁也是满的,所以只能用“满”。

5.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对月抒怀,所以是“我”望月亮。

单项选择题
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