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非之真 

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 * *

答案

1.B

2.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已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小题1:

从文章第1自然段看,作者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呢?

答: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文章第2、3自然段都是举和尚的事例,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

答: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文章第3自然段中有“这句话沉痛极了”三句,联系文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答: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根据作者的阐述,“勤”有什么意义呢?(回答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