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 |
| |
1938年蒋承俊译 [注]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被民众誉为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的真正心声”。1984年,由于“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在诗人眼里,祖国是什么?这些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二节是从哪个角度抒发诗人感情的?这节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她苦涩的泥土/猛然扑下,在你太阳穴的周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与莱蒙托夫的《祖国》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在诗人眼里,祖国是瓦罐上美丽的花朵,是刚刚切开的夹心面包中香甜的瓤儿。这些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故乡的炽烈、深厚而又复杂的挚爱之情。
2.第二节是从祖国的魅力这个角度来抒发诗人感情的。面对祖国曾蒙受沉重的苦难,“你”虽曾感到失意彷徨,但那片炽烈的深爱之情已把“你”与祖国融为一体。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感情。
3.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死后也要长眠在“她苦涩的泥土”之中,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深情。
4.内容上,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祖国炽烈深厚的热爱之情。形式上,两首诗都没有写一些豪言壮语,也没有写一些空话,而是用最平凡的事物最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