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199×年×月×日下午4时10分,某镇造纸厂一台WNG4-1.2MPa(卧式内燃回火管)型锅炉在运行中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该锅炉:T:1982年11月制造,出厂编号A82075,1996年9月移装到该镇造纸厂,当年10月投入运行。事故当日上午10时30分,当班锅炉操作工周某某对锅炉进行点火升压。1个多小时后,锅炉压力达到0.2MPa,因为纸机车间没有生产(此时纸厂已停电),操作工周某某就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回家吃饭,中午l时多才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操作锅炉。当锅炉压力升至0.3MPa时,开始向车间供气。下午2时50分左右,因整个造纸厂全部停电,锅炉也停止运行。当第二次来电时,因锅炉房灯泡不亮,周某某让相邻锅炉房操作工张某某照看自己操作的锅炉,他去找锅炉班长领灯泡,就在周某某返回距锅炉房20多米远时,锅炉突然爆炸,时间是下午4时10分。
事故发生后,某市人事劳动局锅检所对锅炉爆炸现场进行了勘查和对锅炉的损坏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如下:
(1)锅炉爆炸后,强烈的冲击波造成锅炉房全部倒塌,相邻21.4m的另一锅炉房门横梁倒塌,周围的车间、库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2)锅炉前烟箱盖冲出距锅炉本体15m远;后烟箱盖冲出4m;炉门、炉条分别冲出距锅炉本体28m和46.4m;操作工张某某倒卧在距锅炉正前方向26m处。
(3)锅炉前管板烟管以上区域,存在着明显的过热现象,在炉胆的正上方大面积已变色,存在着严重过烧现象。
(4)锅炉炉胆曾大面积挖补过,补板不规则,呈梯形状,补板纵向长度为2440mm,环向长度分别为1180mm、1200mm。炉胆补板纵向爆炸撕裂长度有3处,在距炉胆口 1067mm处(爆炸口比较对称),左侧长度为1015mm,右侧长度为900mm;在炉胆右侧 1610mm处,爆炸口长度为500mm。
(5)从爆炸的断口可以看出,爆炸撕裂的断口呈刀刃状;爆炸撕裂的补板焊缝中,存在严重的夹渣,其中一处在炉胆左侧补板焊缝中,未焊透长度为420mm,补板与炉胆焊接错边10mm,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焊透,焊接质量无法保证。
(6)安全阀超期无校验,两台安全阀分别是:A47型,弹簧压力范围0.65~ 0.90MPa;A48型,弹簧压力范围1~1.27MPa,全部都超出核定工作压力范围。右侧水位表汽、水连接管全部堵塞,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左侧水位表水连接管堵塞,汽连接管堵 3/4,锅炉水位反映不准确,不真实,没有安装高低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安全附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7)锅炉操作工无证上岗,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盲目操作,违规违纪,串岗作业,擅离工作岗位,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8)该造纸厂从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如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建立设备运行各项记录,事故发生后,无据可查。
事故原因分析:
(1)锅炉没有安装高低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由于水位显示不准确,造成缺水干烧,在操作工判断失误的情况下,盲目操作给水,致使锅炉产生大量蒸汽,压力骤增,炉胆不能承受外压产生爆炸。
(2)补板焊缝质量不符合规程要求,焊缝结构本身存在着严重埋藏缺陷,致使锅炉炉胆不能承受工作压力的要求,是造成锅炉爆炸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3)安全附件失灵,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起到安全附件应有的作用。
(4)锅炉操作工无证上岗,盲目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只注重生产,轻视安全管理,违规违纪的现象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为了吸取事故教训,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对锅炉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对于特殊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锅炉重要受压元件的修理和改造,必须申报劳动监察部门同意,杜绝无安装修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安装修理工作;对安全附件应该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安装高低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确保安全附件的灵敏性、可靠性。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4~7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使用单位应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的设备档案,保存设备的( )等过程的技术资料。

A.设计、制造

B.安装、使用

C.修理、改造

D.检验

E.报废

答案

参考答案:A,B,C,D

写作题
问答题


日本零售业中的先进物流(7-11便利店)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迅速成长起来,现已遍及日本,并且影响着日本其他的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商业业态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商品的供应顺畅。日本7-11是有着日本最先进物流系统的连锁便利店集团。7-11原是美国一个众所周知的便利店集团,后被日本的主要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引入,作为下属公司成立于1973年。
典型的7-11便利店非常小,场地面积平均仅100平方米左右,但就是这样的门店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达3000多种。虽然便利店供应的商品品种广泛,通常却没有储存场所,为提高商品销量,售卖场地原则上应尽量大。这样,所有商品必须能通过配送中心得到及时补充。如果一个消费者光顾商店时不能买到本应有的商品,商店就会失去一次销售机会,并使便利店的形象受损。所有的零售企业都认为这是应该首先避免的事情。
为了保证有效率地供应商品,日本7-11不得不对旧有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性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在这种体系下,零售商要经营一系列商品的话,就不得不和许多不同的批发商打交道,每个批发商都要单独用卡车向零售商送货,不但送货效率极低,而且送货时间不确定。日本7-11在整合及重组分销渠道上进行改革。在新的分销系统下,一个受委托的批发商被指定负责若干销售活动区域,授权经营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此外,7-11通过和批发商、制造商签署销售协议,能够开发有效率的分销渠道与所有门店连接。批发商是配送中心的管理者,为便利店的门店送货。而日本7-11本身并没在配送中心上投资,却使他们成为了分销渠道的核心。批发商自筹资金建设配送中心,然后在日本7-11的指导下进行管理。通过这种协议,日本7-11无需承受任何沉重的投资负担就能为其门店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分销系统。为了与日本7-11合作,许多批发商也愿意在配送中心上做必要的投资;作为回报,批发商得以进入一个广阔的市场。日本7-11重组了批发商与零售商,改变了原有的分销渠道,由此,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使各种各样的商品库存适当,保管良好,并高效率地配送到所有的连锁门店。从给便利店送货的卡车数量下降上可以体现出物流系统的先进程度。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每天为便利店送货的卡车就有70辆,现在只有12辆左右。显然,这来自于新的配送中心的高效率的作业管理。
日本7-11在物流管理中,充分运用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公司认为实现连锁经营的基本政策和连锁化战略的目的是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日本7-11公司的硬件和软件信息系统形成了生产——物流——销售的综合性网络,使商品的销售信息灵活应用于商品供应计划及物流中,使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生产、物流、销售三个环节紧密结合。日本7-11凭借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物流低成本化、效率化,在同其他零售商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案例分析要求:

分析供应链系统问题时,一般要考虑那几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