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为什么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节中乡愁所指——“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与前两节所指,有何不同?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故乡的亲人死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因海峡的阻隔而不能与亲人团聚。  
B.少年、中年时的乡愁可以消解,而现在的乡愁非但不能消解,反而进一步加深。  
C.最后一节诗,将诗人的个人悲欢与对祖国的挚爱交融在一起。  
D.年少时,还不懂得什么是乡愁,年老的时候知道乡愁的滋味,却已快到进坟墓的时候了。
3.“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诗句的形式仿写。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D.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答案

1.因为年少时,思念故乡、亲人了,可以通过一封家信消解;青年时,离家外出,思念亲人、故土了,可以打一张船票回家。

2.D

3.反映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与忧伤之情。

4.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怀念家乡亲人的一种忧伤的情绪。

5.略  [点拨]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但要用比喻句的形式。

6.A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江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09年4月,广东全省已认定产业转移园32个,14个欠发达地市已至少有一个产业转移园,至2008年底,广东省29个产业转移园已投入开发资金111.38亿元,入园项目(含意向)973个。总投资1156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611个,投资额542.2亿元。园区已投入生产的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实现利税27.7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67倍和5.33倍。园区用工约16.42万人,其中吸纳本地劳动力9.96万人,占60.7%。 

从皮鞋和陶瓷这两个劳动密集型,附加值相对低的行业看,今年广东的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从皮鞋行业看,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皮鞋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3年的98.2%下降到2008年的86.2%,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中广州下降幅度很大,从31.5%下降到14.4%。而珠江三角地区外围的清远的皮鞋生产大幅度增加,从0.9%上升到11.7%;梅州,潮汕,揭阳则从无到有,三市2008年的皮鞋产值比重为0.7%。从陶瓷行业看,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3年的66.4%下降到2008年的51.4%,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广州陶瓷产值所占比重从7.2%下降至2.3%。佛山从48.8%下降至35.1%下降13.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而珠江三角地区外围的清远陶瓷生产增加较快,比重从1.1%上升到5.7%;梅州从28.9%上升到43.7%,增加幅度最大。

根据资料,下列各项无法确定的是()。

A.2008年,潮州陶瓷企业工业产值远大于该市皮鞋企业

B.2008年,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吸纳的外地劳动力约为6.46万人

C.广东14个欠发达地市都有产业转移工业园

D.2008年广州规模以上皮鞋企业的工业产值比清远同类企业的工业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