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自由、平等、社会公正与幸福的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幸福的实现需要社会条件、家庭条件、职业条件和素质条件。(2’)自由是人获得幸福的根本条件。自由是人能够自主地实现自己的本性和潜能。(6’)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对于社会普遍公正或正义以及公民普遍幸福具有根本性意义。公民的普遍幸福只有在普遍公正的社会中才有可能,社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要求,也是公民普遍幸福的要求;公民只有平等地享有权利,才能获得自己所能获得的幸福,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使公民所获得的幸福与他对其他公民幸福的贡献相匹配,这有助于整体幸福的实现和增进。(6’)社会公正的基础和目的在于,着眼于全体公民的普遍幸福,对人们的自由作出适当限制,对人们由有享有平等权利所引起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作适当调整,以一定的制约机制使这种限制和调整得以有效实施,从而保证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在总体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为公民幸福提供保障。(6’)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其实不然,                                          

       ②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清朝巨贪和珅,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

       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

       ④俗话说:“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

1.简要回答“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中“试金石”的意思。

                                                                                                                                             

2.给文章第①段末尾补上一句总结性的话。(填在下面横线上)(不超过20字)

                                                                                                                                             

3.行文中有两种观点:“注重小节”与“行大事不拘小节”你认为哪一种正确?请你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4.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写郑培民十分注意小节与有些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显得是非分明,说理有力。

     B.第②段运用古今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鲜明有力地论证了“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所产生的危害。

     C.第③段作者从“警惕性不高”、“心存侥幸”、“心理不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节不保的原因,加强了论证的针对性。

     D.第④段“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一句中,“几粒小米”喻指小节,“整个天空”喻指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