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国际融资招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际融资担保基本上分为信用担保和物权担保,浮动抵押属于物权担保形式。浮动抵押的资产是不确定的,数量和价值时增时减,其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
B.在国际融资的独立保证中,如果借款人不履约,贷款人在采取了其他救济方法仍无法得到偿还时,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还款责任
C.备用信用证担保中,贷款人出具信用证要求的违约证明时,开证行不需对违约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向贷款人付款。在借贷协议无效时,开证行无需承担担保责任
D.甲公司为其子公司乙公司提供意愿书担保,则乙公司的贷款人可以根据意愿书要求甲公司还款,否则可以据此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考点] 国际融资担保
本题考查的是国际融资担保的有关内容。国际融资担保基本上可以分为信用担保和物权担保两种。保证、备用信用证、意愿书属于信用担保;浮动抵押是借款人以现在的或将来取得的全部或某一类财产作为贷款人设定的一种特殊的担保物权形式。一旦借款人违约、破产或者进行清算时,债务人的财产就“固定化”,成为贷款人可以接管或处分的担保物。而此前,在日常业务中,浮动抵押的资产是不确定的,数量和价值时增时减,其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A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国际融资保证中最普遍的是独立保证,又称见索即付的保证。在这种保证下,一旦借款人不履约,贷款人事先无须采取任何救济方法对付借款人,便可立即执行保证合同,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还款责任。所以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备用信用证是指担保人(开证银行)应借款人的要求,向贷款人开出备用信用证,当贷款人向担保人出示备厨信用证和借款人违约证明时,担保人须按该信用证的规定支付该款项。贷款人出示信用证要求的违约证明时,保证人即向贷款人付款,无需对违约的事实进行实质性审查。备用信用证独立于国际借贷协议,在借贷协议无效时,开证行仍须承担保证责任。所以C项的第二句叙述有误,应排除。
意愿书是一国政府为其下属机构或一母公司为其子公司而向贷款人出具的表示愿意帮助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书面文件。意愿书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对担保人只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违反意愿书不会承担法律责任。所以D项的叙述也是错误的,应排除。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①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予昂建议诛之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②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③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④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 《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⑤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⑥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贼虐:残害。②为理者:当官的人。③刺谳:审理判罪。④调人:周代官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阊旌:表彰

B.始而求其端原:最初

C.经背圣非:违背

D.不死爱:吝惜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驳斥陈子昂主张的一组是(     )  (3分)

①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②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③诛其可旌,兹谓滥

④旌其可诛,兹谓僭 ⑤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⑥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指出陈子昂在《复仇议》中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典”的主张是错误的。

B.第二段针对陈子昂的主张进行驳斥,在阐述封建礼(情)与刑(理)本质一致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主张自相矛盾、黩刑坏礼。

C.第三、四段对案件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具体分析,阐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并引经据典,指出陈子昂的主张违背了圣贤经传的训条。

D.本文从维护封建“礼”与“法”的尊严出发,调和为亲报仇与守法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吏治黑暗和官官相护的社会现实。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