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参考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①从国内看,它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从国际看,它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⑧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它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是:①必须坚持以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⑥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物质基础、加强政治保障、巩固精神支撑;和谐社会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长期奋斗。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要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和冲突容易积聚,并有可能在薄弱环节引发社会危机,造成不稳定。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及时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