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参考答案:答: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1)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①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③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⑤个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2)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把握①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的。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实施教育上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④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